霍勇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国际循环》: 规范化是中国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发展的主题,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心血管介入规范化5年历程?在这段历程中我们是怎样实现从数字到数据的飞跃的?
霍勇教授:在过去5年当中,我国的介入治疗病例数从2009年的228380例到2012年的388836例,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增加率的绝对值在逐年减少,这个增加在减缓,我们要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就量来说,我们更多的希望能看到更高质量的介入治疗。按照这个量去排名,北京仍然排在第一位,全世界单中心做介入治疗的中国在第一位。我们在例数大的同时如何保证质量。在去年超过1万例的省份有10家,2012年已经达到12家了,位居第13位的安徽及第14位的吉林也几乎就要1万例了。增长速度很快,我们更多的要保证质量。我们要看到数据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北上广三个城市所做的例数占到全国总例数的1/5,但这三个城市只占全国人口的1/15。换句话说,介入治疗在发达城市、沿海地区发展的很好,而小城市及偏远地区发展相对较差。另外,有5%的医院年例数超过1000例,但这5%的医院做了全国超过30%的病人,年例数在100例以下的医院有300家,几乎占到了总医院的1/3。这充分说明了我国介入治疗分布的不平衡,说明我们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质量我个人觉得先不说支架,支架在不同行业的反应比较大。支架的数量能够说明,介入治疗的发展是健康的,支架数看起来高高低低,但是总体来说平均是1.4~1.7之间。而在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的数据,也就是在这个范围内。我们的问题是,平均支架数的前十位医院,有的放3个支架,放置数量有些偏多。但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放支架数量多的医院这5年来其每例患者所放的平均支架数已在逐年减少的,尤其是卫生部在2012年12月10日开始做了一个为期两周的全国十个省市、27家医院的,超过5个支架的病人,一共获得300多例的病人,经过核查这些病例中有92%的病例,后面放的支架也是有效治疗的,有8%的病例后面的支架不该放。至于介入治疗的手术入路,主要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在过去的2012年,桡动脉介入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达到了82.35%,经过桡动脉创伤小、出血少、整体手术的死亡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国卫生部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术后10天内的死亡率从2009的3‰到2012年的2.5‰.这个数据和美国2011年的数据比较,我们是3.2‰,美国是3‰,两者无显著差异。
《国际循环》:您牵头的中国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项目的进展情况怎样?
霍勇教授: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例,2009年为52467例,2012年为83002例,其中29.8%(24705例)的患者进行了急诊的介入治疗,最有效、最能挽救病人生命的是在发病12小时之内进行介入治疗,这个比例在过去的5年中几乎没有变化,都维持在30%左右,急诊介入治疗开展得好的西欧国家如荷兰、比利时都在80%~90%左右,比我国高很多。我国每年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发病率比我们预计的还要高,全国一年有60万例心肌梗死,我们介入治疗做24000例,只做了 3%~4%,加上溶栓在一起不超过5%。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只有5%得到了较好的治疗,95%都没有得到好的治疗,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在卫生部的领导下,2012年启动了卫生部ST段抬高心肌梗死项目,这段时间共计入选了53家大医院、14个省的近5000例患者,其中 ST段心肌梗死的患者中行PCI者达到了50%。该项目旨在提高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介入治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