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H2007]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下)
2007年ESH/ESC指南解读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吴兆苏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7/9/24 13:19: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高血压治疗指南 吴兆苏 

2007年“ESH/ESC指南”对危险分层有以下几个新观点:
(1)代谢综合征作为一类分层指标,因为它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并显著增加心血管危险。但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故指南不涉及它的病理生理机制。
(2)更加强调识别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性。某些器官的亚临床改变提示心血管病的进展程度。指南以较大的篇幅描述亚临床器官损害的指标及其界值。
(3)拓展了肾脏损害的指标,包括肌酐清除率(Cockroft-Gault公式)和肾小球滤过率(MDRD公式)。这两种指标比较精确。
(4)微量蛋白尿是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其测量方法较简便,且费用不高。
(5)向心性心室肥厚使心血管危险明显增加。
(6)高血压对多个靶器官产生损害,因此体格检查应尽可能关注多个靶器官。
(7)增加了脉搏波速度作为血管僵硬度的指标。但此检查目前还不十分普及。有条件的地方应采用。
(8)增加了踝-臂血压指数。此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危险相关,且容易测量。
(9)治疗前需要进行危险评估,治疗中也要进行评估,以能随时了解治疗的效果。
(10)现已比较明确心率快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且能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但正常心率的范围太宽(60-90/分钟),故很难确定一个界值。2007年“ESH/ESC指南”未将心率作为分层指标。
(11)多个危险因素并存、靶器官损害及已患心血管病是十分重要的危险指标(表1),即使血压正常高值(或正常)者,如有这些情况也属“很高危”。

心血管总体危险评估的应用限度及注意事项
(1)现有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方法(绝对危险模型和半定量分层)都有一定的应用限度。例如危险模型方法不考虑暴露于危险的时间。另外,其包含的变量(危险因素)不全面,很多重要危险因素(如体力活动和精神压力等)没有被引进模型。
(2)评估靶器官损害的方法很多,但本指南只列入了部分确切的指标。许多正在研究中的,效果尚未确定的指标没有被纳入。
(3)根据危险模型或危险分层得出的心血管危险只是作为临床工作的参考,在进行干预治疗时不要绝对化。例如,采用10年心血管发病危险≥20%作为是否干预的界值并不意味着发病危险为19%的人就完全不用干预。实际上不少年轻的患者即使有多项危险因素,但其程度较轻,总体危险尚未达到“高危”或“很高危”水平。但长期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后会导致中年以后发生不可逆的危险增加。因此对于年轻患者,进行干预(非药物或药物)的阈值应当适当降低。

参考文献

1.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ESH/ESC. 200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J], 2007,25:1105-1187.
2.D’Agostino RBS, Grundy S, Sullivan LM, Wilson P. Validation of the Framingha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rediction scores: results of a multiple ethnic groups investigation. JAMA[J], 2001,286:180-187.
3.Conroy RM, Pyorala K, Fitzgerald AP, et al. Estimation of ten-year risk of 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Europe: the SCORE project. Eur Heart J[J], 2003,24:987-1003.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统计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