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CH专访丨张宇清教授:《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国际循环 2023/12/22 16:46:02

编者按:近日,第18届亚太高血压学术会议(APCH 2023)在上海顺利召开,大会首日发布了《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把高血压的分级、分期,以及分型管理纳入到高质量管理范畴,并要求对高血压的病因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本刊特邀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进行深入解读。

 

《国际循环》:本次大会发布了《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如何理解高质量血压管理?有哪些需要关注的要点?

 

张宇清教授:近日,《高血压患者高质量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建议》在《中华高血压杂志》在线发表,这项《建议》是由中国高血压联盟联合国内高血压专业人士和专家一起集思广益,经过几番讨论,最后形成基本共识撰写而成。


如何界定高血压的高质量管理是一个需要仔细斟酌的问题。在这项《建议》中,重点把高血压的分级、分期,以及分型管理纳入到高质量管理范畴。高质量的高效管理,现在不仅仅是覆盖过去全天24小时的血压有效控制,还要利用在诊疗过程中的条件,寻找高血压的病因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要针对性的对重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对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进行评估。这是高质量管理的主要理念。

 

《建议》主要部分还强调如何有效平稳的控制血压,实现血压控制目标,诊室血压不仅要达标,家庭血压和全天动态血压数值也希望能被作为干预靶点控制到目标水平。高血压作为重要的心血管综合征,它的发生并非单一因素,如何能利用好现有资源,也是做好高血压高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挑战。因此,《建议》的重点是综合考量,让大家因地制宜,同时考虑医保的支付能力和患者个人的支付能力,进而为患者制定最有效、最优的管理策略,这是强调的高质量管理的重要内涵。

 

《国际循环》:CHINOM研究是国际上正常高值血压的最大临床研究,这项研究的进展如何?

 

张宇清教授:CHINOM中国正常高值血压干预研究,是在“十一五规划”框架下进行,大约在2010年初启动这项工作。研究进展较缓慢,因为正常高值血压的个体入选的血压标准是收缩压130~139 mm Hg,舒张压85~89 mm Hg,按严格意义而言还不能称为患者。按照欧洲指南定义是血压正常高值,按照中国高血压指南的定义,是正常高值的上限部分的人群。而且研究中把合并有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严重血管性疾病的这部分人群排除了在外,所以入选的个体属于血压在正常高值,并至少有一个危险因素的中等风险人群。


CHINOM研究使用三种降压活性药与安慰剂进行对照研究。预期结果是达到65 000人年的随访,最终入选1万多例受试者。2022年5月,初步分析结果发现,活性药物和安慰剂之间的血压差异大概为3~4 mm Hg,基线血压水平大概是由135 mm Hg降至接近130 mm Hg。组间预期事件数量达到400例,即为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而且是有症状的卒中。所以,由此可看出,对于中低危或中危人群而言,降低4 mm Hg的血压并未带来显著获益。

 

《国际循环》CHINOM研究对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高血压防控带来哪些启示和指导价值?

 

张宇清教授:对于血压正常高值130 mm Hg以上的这部分人群,国内和国际都做了相关的研究干预工作,包括流行病学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提示性意义是,从流行病学层面而言,这组人群未来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血压处在更低水平的人群更高,这也是开展这项干预研究的一个主要考量。但从初步分析来看,基本上可认为对于事件而言是阴性结果。


此外,研究的另一重要启发在于,对于高血压140/90 mm Hg的定义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因为干预结果发现,获益大于风险或获益大于不干预,这是确定切点的重要基础。CHINOM研究结果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所以改变这一定义切点显然不合适。我们之所以用正常高值界定这部分人群的血压水平有其灵活性,因为高危个体可以成为患者,他们往往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这种血压水平上再进一步降低血压能达到获益。所以,用130 mm Hg作为血压管理的切点,适合于这部分高危个体。但对于低危个体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改善生活方式,中国高血压指南中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这也是多年以来国内外同行一直在努力做的一项工作。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