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插上医学创新的翅膀,感受全流程管理的力量——第三届心血管创新峰会顺利举行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23/3/22 16:18:23    加入收藏
 关键字:第三届心血管创新峰会顺利举行 

近年来,随着医学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血管疾病的诊疗管理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机遇和挑战。2023年3月19日,第三届“赛引立新”心血管创新峰会在上海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心血管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上海,全程围绕“泛血管理念”,从优化疾病管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防治策略的探讨,从关注最新研究热点到解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获益证据,从探索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发展到推动心血管学科创新建设,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共同绘制ASCVD全流程防控蓝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指出,ASCVD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全身不同部位的体现,对于ASCVD的防治,要将目光从单个病变上升到“泛血管疾病”的高度,以整体视角去辩证分析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面对ASCVD,开展前瞻性、面向全身血管的整体化综合防控是重中之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

无论是单一疾病诊疗,还是ASCVD的整体防控,都是为了让患者拥有更多获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表示,血脂异常是ASCV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血脂管理却是“三高”共管中最大的短板。危险因素越多,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就越大。“三高”共管其实是将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关口前移,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科学视角考虑,都具备较好地可行性。我国的胸痛中心建设,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三高”共管理念。未来,希望政府及社会各界,能够持续以胸痛中心建设经验为先导,深入践行“三高”共管理念,持续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慢病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

从ASCVD的整体化防控到“三高”共管政策的推动,都是将疾病管理的潜在价值落到实处。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如潮水般涌现的临床数据,又应如何转化成实际效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詹思延教授表示,将心血管临床中产生的大量医疗数据,在高水平层面上形成分析、整合,更利于心血管等慢病的精准管理。可以说,流行病学数据的合作共享、整合挖掘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

圆桌讨论环节,围绕“创新可以为心血管防治管理带来怎样的突破”,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詹思延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一致认为,当前的国家政策,明确了医学创新应该向着更精准、更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需加强医、工、企等各方的创新联动,利用好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工具,才能将更多创新思维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产品。

 

蓝皮书:分析现状,优化ACS管理,促进未来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箴教授

此次会议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箴教授报告的《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管理现状蓝皮书》提示:我国ACS患者多为合并高风险患者,入院时血脂达标率低,或需考虑他汀+非他汀类降脂药物(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联合降脂策略。自PCSK9抑制剂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ACS患者院内/外以PCSK9抑制剂为主的联合降脂治疗比例显著提升,使得LDL-C的达标率也获得明显改善。但是涉及患者的随访、血脂复查率仍旧偏低,随访时间延长也呈下降趋势。这些数据进一步提示持续加强ACS患者管理及构建血脂管理防治体系的重要性。

赛诺菲大中华区医学事务负责人谷成明博士

赛诺菲大中华区医学事务负责人谷成明博士对记者表示,蓝皮书正是赛诺菲采用创新模式支持参与中国ACS患者血脂管理工作的典型之一。近年来,赛诺菲不断深化下沉县域,从“ACS全流程管理-脂控先锋项目”中,深刻感受到“三高”共管可极大提升我国慢病管理质量。同时,如果能够借助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开展慢病管理服务,可极大改善我国慢病管理资源不足现状。赛诺菲不断通过数字化转型,在药品开发、医疗服务和患者随访等领域创造新的机遇,未来,赛诺菲也将积极联合慢病管理生态圈各方,集中优质资源,全面赋能中国医疗体系创新发展。

 

新进展:LDL-C<15mg/dL安全可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

无论是ASCVD的整体化综合防控,还是“三高”共管政策的推动,再到医药企业多渠道赋能中国医疗体系创新发展,最终都是为了助力临床实践,让患者拥有更好地预后。对于ASCVD降脂管理的获益解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建军教授则表示,心血管事件的硬终点一定是死亡评估,阿利西尤单抗是唯一被证实与全因死亡下降相关的PCSK9抑制剂,且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后,可及性大幅提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为民教授

针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变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为民教授演讲时指出,抗栓方案的优化和创新将会推动ACS患者治疗格局的改变。HOST-EXAM Extended研究以长达5.8年的随访数据证实了氯吡格雷长期单抗治疗的全面获益。

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

关于创新药物的研发方向及新技术发展,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创新药物研发正从解决“量”的问题转为提升“质”的问题,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又能够为新药研发提供潜力巨大的新思路。

法国巴黎比沙医院Gabriel Steg教授

来自法国巴黎比沙医院的Gabriel Steg教授则通过解读ACC(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最新研究结果,重新梳理了ASCVD的降脂目标。虽然在血脂分层管理、严格达标的大趋势下,ACS目前的LDL-C目标值是55mg/dL(1.4mmol/L)。但今年ACC会议上公布的ODYSSEY OUTCOMES最新分析结果则提示,更低的LDL-C目标值(LDL-C<15mg/dL)也是安全可获益的。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

圆桌讨论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法国巴黎比沙医院Gabriel Steg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围绕“ASCVD防治策略的调整”展开讨论。专家一致强调,降事件、降低死亡风险是ASCVD防治的重要标准。对于LDL-C的目标值,目前的证据已证实更低的LDL-C水平(<15mg/dL)是安全可获益的。在降脂药物的使用方面,为了让LDL-C更早达标、患者更早获益,建议遵循“院内要早要强,院外要简要久”的原则。

 

新实践:从降脂达标、药物选择到随访管理,全方位优化ACS患者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

无论是政策的推动还是循证证据的更新,临床工作还是要立足现实,遵循指南,利用可行的降脂手段,使患者得到更好的获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桢玥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早期LDL-C水平的快速降低,与ACS的良好预后密切相关。PACMAN-AMI研究显示,从院内早期到出院后1年,阿利西尤单抗治疗对整个血管床有积极作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则表示,PCI术后LDL-C仍是重点控制目标,尽早起用PCSK9抑制剂优化血脂治疗,可保障PCI术后长期防控的持续获益。研究显示,阿利西尤单抗长期应用安全性良好,且可显著延长80岁以下患者生存期。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然尊教授

针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守正创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然尊教授表示,良好的依从性是确保双联抗血小板二级预防疗效的关键。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采用创新“片中片”工艺,依从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且已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是ACS患者长期双抗的优选用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在解析ACC/WCC.23抗栓热点研究时指出,个体化DAPT时长治疗仍然很重要。在二级预防的长期单抗治疗中,P2Y12抑制剂尤其是氯吡格雷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适合长期使用。HOST-EXAM Extended研究显示,中位随访5.8年,双抗后氯吡格雷单药较阿司匹林显著降低缺血风险34%,降低出血风险2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

针对ACS患者从院内到院外的全程管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候静波教授强调,ACS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持续存在的高临床风险,需长期关注。ODYSSEY OUTCOMES试验事后分析证实,阿利西尤单抗可长期维持LDL-C在较低水平,LDL-C<55 mg/dL的达标率高达94.6%。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周忠江教授

针对高危ASCVD患者的残余风险管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周忠江教授则通过真实病例说明,对于高危ASCVD患者而言,70 mg/dL或许并不是LDL-C的终极目标值,进一步降低LDL-C对于减少事件依然有效。

相关文章

相关幻灯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