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循环首页>在线期刊>争鸣焦点
  • PAF之射频消融治疗:如何确定终点?

    1998年,Haissaguerre 首先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取得成功。近年来,房颤的射频消融技术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2012年ESC房颤管理指南提出,对于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可作为一线治疗。但是,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一直缺乏可靠电生理终点,术后复发至今仍是一项难题。不可诱发房颤是否可以作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的治疗终点,用以进一步提高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的远期成功率?

    作者:王群山|居维竹 有71607人浏览 发布于:2013-09-11

  • 介入与否——稳定性冠心病的两难抉择

    COURAGE研究结果发表之时曾引起学界的广泛热议,最新发表的荟萃分析与2007年COURAGE研究结果遥相呼应,其结果表明,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在理想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只能轻度缓解疼痛,对死亡与心肌梗死并无保护作用。荟萃分析的作者、美国纽约大学Bangalore博士进一步指出,该荟萃分析中纳入的临床试验较既往更为严格,结果更为可靠,如,排除了入组1周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考虑了随访时间、统计学方法更为稳健等。为了客观、科学、理性地认识PCI技术在CAD治疗中的作用,《国际循环》邀请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许玉韵教授分别以不同的立场对上述问题给予科学阐述,并由本刊总编胡大一教授作特邀点评。

    作者:胡大一|许玉韵|马根山|陈中璞 有81062人浏览 发布于:2013-08-07

  • 3D FD-OCT用于PCI:可否指引经纬?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最高分辨率的血管内成像技术。最近,三维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 frequency-domain OCT,3D FD-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增多,3D FD-OCT技术因其优秀的分辨率为临床医生显示冠状动脉内腔结构提供了可能。但是,当前3D FD-OCT指导PCI方面正处于探索过程中,其临床应用前景尚未完全明朗。

    作者:陈步星|王德昭 有72551人浏览 发布于:2013-07-09

  • 射频消融治疗IST适当吗?

    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IST)是一种窦性心率不明原因地快于预期心率相关症状的综合征。如何有效治疗IST以控制症状和减慢心率,仍然是当今心律失常领域极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IST这一综合征本身也还是云雾朦胧的,其机制并未被完全阐明。目前,没有一种治疗能完全有效地减慢心率和减轻症状,射频消融作为降低窦房结自律性的一种手段,在IST的治疗方面也备受争议。

    作者:刘文玲|刘雯|刘杰 有88501人浏览 发布于:2013-06-03

  • BNP监测:心力衰竭管理的好抓手?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管理还远不够完善,大量高风险的患者未被关注,临床迫切需要建立个体化管理体系。很多研究已经发现,脑钠肽(BNP)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能够反映心力衰竭病情变化,对心力衰竭预后具有预测价值。但是,在心力衰竭管理中BNP/NT-ProBNP监测究竟有多大临床价值,目前还存在很多争论。

    作者:纪求尚 有68682人浏览 发布于:2013-04-17

  • LVAD: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的必然选择?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正在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终末期心力衰竭使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存率明显下降。心脏移植技术提高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而对于因年龄、合并症或供体短缺等因素无法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提供了新的选择。这一非常有前景的装置费用高,也需要更完善的管理系统,尽管过去50年内该领域得以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57512人浏览 发布于:2013-02-01

  • 心血管杂交手术的应用前景是否乐观?

    编者按:1996年Angelini首次提出“杂交”(Hybrid)心脏手术的概念。所谓在心脏外科应用“杂交”技术,是指结合介入诊疗技术、外科手术、超声等多种技术,对患者的心脏疾病进行综合诊断、治疗的方法。随着技术的进步,更是由传统的“杂交”概念发展至当今的“一站式杂交”(One Stop Hybrid)概念。“一站式杂交”手术要求具备可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常规心脏外科手术的杂交手术室,在同一手术室即可完成全部操作,从而避免患者的多次麻醉和转运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可以即时对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指导手术实施。近年来,心血管杂交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有关杂交手术的诸多问题仍存有不少争议。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59340人浏览 发布于:2012-11-27

  • [ESC2012]血流储备分数应在所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检测

    2002年,ART-I试验亚组分析显示,在稳定性或不稳定性心绞痛MVD患者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仅84%达到了C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仅70%达到了CR。1年随访时,CR或IR的CABG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生存率相似,而IR的PCI患者显著低于CR的PCI患者。

    作者:E.Barbato|A.Colombo 有33287人浏览 发布于:2012-10-19

  • 入院时的临床表现是否用于指导急性心力衰竭治疗?

    2012年8月29日,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在德国慕尼黑圆满落幕。作为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心血管学术会议,ESC年会就心血管领域的方方面面展开研讨,并展示心血管医学最新科研和临床前沿进展。其中现场辩论是历届ESC年会最富吸引力的环节之一,辩论的主题往往是心血管领域尚不明确或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此次会议期间,波兰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的Piotr Ponikowski博士和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Marco Metra博士就入院时临床表现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展开精彩辩论,《国际循环》记者现场采集并整理辩论双方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引起读者思考。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29790人浏览 发布于:2012-10-08

  • 阿司匹林预防AF卒中的风险大于获益吗?

    最新丹麦注册研究表明,阿司匹林预防心房颤动(AF)后卒中无效且不安全。这是迄今为止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在“真实世界”中开展的观察阿司匹林和口服抗凝药在AF患者人群中使用情况的注册研究,其结果明确表明,对于任何卒中风险水平,阿司匹林均不显示临床净获益,这与最新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指南是一致的。阿司匹林在AF抗凝治疗中的地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广大读者要求,本次争鸣我们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杰和刘文玲教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阿司匹林预防AF卒中的风险与获益加以诠释,并配发本刊总编胡大一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艺红博士的特邀点评。

    作者:国际循环网 有61177人浏览 发布于:2012-09-04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